欢迎访问深圳市时代文博教育培训中心网站!
今天是: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 天气预报: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公司动态

议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难改变

更新时间:2016-09-12 19:38:13 | 来源: | 点击量:3593次
议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难改变 议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难改变
                                                         议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难改变

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从来没有停过。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包括有些业内教师)都默认了题主的前提条件,甚至因此对政府官员出言不逊。就好像教育这事儿是可以靠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提高智商就可以瞬间改变的一样。
我个人在知乎的教师里算是经历比较丰富的。带过重点中学重点班,也在私立学校管过各方面都比较糟糕的班级;在培训机构转过一小圈,也在公立学校呆过好些年;和高考大省的孩子一起为前途奋斗过,也在考试压力相对较小的省份看着学生们追逐过梦想。跨省、跨学校、勉强也说得上跨过行业,对这个问题也许可以说那么一点个人的看法。
教育改革的进行,一则有各种不同的录取方式的尝试;二则有教师上课方式的改进;三则有师生人际关系环境的进步。

录取方式方面大家都看到了。
教师的上课方式改变这一点,很多在职教师最有体会。虽然绝大多数时候,这种改变沦为了领导的政绩工程;但和我们读书那会儿相比,每个老师的观念的确已经改变很多了。曾经照本宣科、老师满堂灌是业内默认的日常教学方式,如今老师即使做不到把课堂时间交太多给学生,也已经越来越注意学生的“学”。下课之后在办公室里偶尔我们还会听到一些老师颇为遗憾的感慨:“唉,这节课我又满堂灌了。”这种遗憾类似于一个立志发奋的学生感叹说:“唉,我今天又睡懒觉了。”观念的改变是很重要的,它会带来新的舆论环境。即使老教师们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对于刚进入单位的新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熏陶。
已经说到这里,也就顺便说句题外话。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很多时候倒是老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上面心态更为理智和开放,反而是一些师范类大学生、刚进入单位的新老师,不知为何教育观念极其保守。他们对于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自己读中学那会儿,仿佛大学四年的职业学习什么作用都没起到。而事实上,随着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社会化,师范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其他院校专业人员相比,最大的优势,也就应该是教育理念了。这是术和道的差别。
三则,以前国内的师生关系其实是不太平等的,给很多朋友留下了极不美妙的回忆。知乎上有很多吐槽老师的答案,我自己也偶尔会接到一些攻击性的私信或者评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吐槽的不是老师这个行业,更不是我;他们只不过在以我为靶子,会攻击那些他们记忆中的老师而已。而如今,在一些学校里校长和学生勾肩搭背、师生以朋友的身份谈谈人生理想(非政治教育)根本是很寻常的事情。学生们越来越意识到老师仅仅是一个职业,职业背后是一个普通的人;而老师自己也会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交流对象,而不仅仅是自己的饭碗。这种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着一些教师的无条件权威形象正在瓦解;一些同学将不那么容易因为某个老师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一次冷遇就受到严重的伤害,以至于造成心理阴影。
那么,回到问题中来,为什么如题主等人(甚至包括一些老师)都觉得教育似乎没有改革呢?因为大家呼吁的不是改革,大家只是期待一个光明的结果。最好是某个聪明人上台一挥手,中国的教育biu~地一声就进入了文明高效平等自由的新阶段。然而中国人口真的太多了,试错的成本也太大。宁可保守前进,也不要迈了大步子再回过头来修正。那毕竟是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自己的身边并没有我说的这些改变。那么是这样的,就我个人所见,北京上海算是教育改革比较领先的地方,其次就是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了(比如我曾经工作过的云南);而我目前所在的四川就相对比较迟缓,要是没猜错的话,山东、河南、湖南、湖北的教育改革也不太可能做得多好。原因你懂。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老师的第一任务是在目前的环境下,尽可能认真负责地带着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把学生的学习利益最大化,这之后如果有空,才谈得上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否则,学生成绩一塌糊涂,老师成了改革先锋,这样的人我是不赞赏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投入教育和教师行业,让我们不再有一个年级动辄两三千、四五千人的超级学校,也不要有动辄八九十、一百多人的超级班级。这样一来,谈起教育改革,也许我们可以交流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免费资料 | 友情链接